各个朝代的登高宴饮风俗 南北朝登高宴饮风俗流行_

各个朝代的登高宴饮风俗 南北朝登高宴饮风俗流行_,  导读:重阳先秦之前就有,那时的重阳多是祭飨天帝、祭祖,以谢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活动。到了后面朝代,比较流行的风

  导读:重阳先秦之前就有,那时的重阳多是祭飨天帝、祭祖,以谢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活动。到了后面朝代,比较流行的风俗是登高宴饮,那么各个朝代的登高宴饮风俗是怎样的呢?南北朝登高宴饮风俗流行是什么样的呢?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。

  南北朝登高宴饮风俗流行

  两晋南北朝时期,登高宴饮的风气十分流行。《搜神记》卷十八中搜集了这样一个神怪故事:

  江苏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读书人,靠教书为生,教过不少学生,十里八乡的读书人大都认识他,称他为“胡博士”(这里的“博士”是对老师的尊称)。然而有一天胡博士忽然人间蒸发了,人们再也没见过他。“九月初九日,士人相与登山游观”,人们听到有人讲课的声音。几个读书人按照声音传来的方向寻找过去,发现在一座空坟中坐着一群狐狸。这些狐狸一看见人都迅速跑开了,只有一只老狐狸没有跑开,因为他认识这些士人,人们这才知道胡博士原来是狐狸变的。

  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说:

  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。

  “藉野饮宴”是说在山野里铺草为席,然后坐在上面吃喝。这种群众性的吃喝常常是整个家族集体出游,聚集在一座山上,看上去规模颇为壮观。临海郡(今浙江临海)的北面有一座山叫湖山,山顶比较平整,能容得下数百人坐。南朝宋代的孙诜《临海记》记载:

  民俗极重九日,每菊酒之晨(辰),燕会于此山者常至三四百人。登之见邑屋悉委,江海分明。

  正因老百姓都很看重重阳登高,所以当时各地大都有重阳登高的胜地。南朝梁的鲍至在《南雍州记》中提到湖北襄阳城南有一座山叫望楚山,又叫马鞍山、策山,是襄阳一带最高的山,时人号为凤岭。重阳之日,人们纷纷来此登高。高处有三个石凳,是专为登山休憩而设的。西晋的著名人士刘弘、山简等人曾在此“九日宴赏”。江西新建有一座土丘叫龙沙,“堆阜逶迤,洁白高峻,而似龙形,连亘五六里,旧俗九月九日登高之处”。六朝以来直至清代,龙沙一直是重阳登高的胜地,正如《新建县志》中所说的,“九日,士夫多于龙沙开宴,设五色糕,泛菊”。唐代诗人孟浩然有《龙沙九日》诗,权德舆也留下了《奉陪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》的诗篇。江西临川的士大夫重阳日多会集在“书圣”王羲之的故宅,因为王羲之的故宅处高畅之地,既可瞻仰名人遗迹,又可眺望当地山川。

  各个朝代的登高宴饮风俗

  登高一般跟宴饮是联系在一起的,因为既是登高游玩,自然要带上美味佳肴。即便是那些不去登高的人,也是要在官署或家中宴饮的,过节总是少不了吃喝,没有吃喝玩乐几乎不成其为节日。南朝梁大臣萧子显说他到天监十六年(500)才有资格应邀参加“九日朝宴”,说明“九日朝宴”是朝廷的惯例,宴饮就在朝中举行。事实上这种惯例早在汉末就已形成。当时大臣士孙瑞在给皇帝的奏章中就提到,汉献帝兴平二年(195),“朝廷以九月九日赐公卿近臣饮宴”。家里宴饮的事例也不少。宋代叶梦得的《石林诗话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:

 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父亲苏洵刚到首都汴京(河南开封)的时候,其文采得到欧阳修的赏识,由此名声大振。有一年重阳节,曾任宰相的韩亿在家里设宴,邀请欧阳修等朝廷大员共度佳节。苏洵只是一介布衣,也应邀出席,这对苏洵是特殊的礼遇。苏洵当然不是等闲之辈,他在席间赋诗时,吟出了“佳节屡从愁里过,壮心时傍醉中来”的佳句,得到大家的赞赏。

  达官贵族的重阳宴饮一般还有丝竹歌舞表演。南朝梁刘苞的《九日侍宴乐游苑正阳堂》诗中写道:

  六郡良家子,幽并游侠儿。

  立乘争饮羽,倒骑竞纷驰。

  鸣珂饰华毦,金鞍映玉羁。

  膳羞殚海陆,和齐眂秋宜。

  云飞雅琴奏,风起洞箫吹。

  曲终高宴罢,景落树阴移。

  这是梁武帝重阳日在宫中设宴招待百官的情景,除了歌舞演奏外,还有射箭、骑马等杂技表演。待到曲终宴罢时,太阳已经下山了。

  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各个朝代的登高宴饮风俗,南北朝登高宴饮风俗流行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本文转载网络分享,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网址:http://hsx.jfweb.cn/69321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:glmpjh@163.com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(0)
上一篇 2024年4月11日 下午3:07
下一篇 2024年4月11日 下午3:31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